南京市博物總館館長
曹志君,現任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委員、南京市博物總館館長,文博專業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1962年2月出生,江蘇省如東縣人。1984年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畢業,學士學位。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江蘇省首屆“333工程”第三層培養對象。2003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984年至2003年,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任研究部主任、副館長,師從著名史學家羅爾綱先生,主要從事太平天國與晚清社會史研究,完成了《太平天國文物》、《太平天國文書》、《太平天國藝術》(上、下)的編纂工作。主編了《天國春秋》、《太平天國王府》等3本論著,撰寫了50余萬字的學術論文。主持完成的《太平天國歷史陳列》,榮獲第四屆200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2004年至2013年,在南京市文廣新局(南京市文物局)任文管辦主任、文物與考古處處長,主持完成了百余項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項目,南京大報恩寺遺址,2011年被評為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主持了六朝博物館的設計、建設、展陳和籌建工作。 2014年至今,在南京市博物總館任館長,主持了博物總館的籌建等多項工作
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
1986年從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分配至南京市博物館工作,從事南京地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2014年歸入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在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南京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工作。參加過以湯山古人類化石地點、牛頭崗史前遺址、六朝世家大族墓地、明代龍江寶船廠遺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等為代表的數百處古墓葬和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方面,先后參加或主持了《南京人化石地點》、《龍江寶船廠》、《金與玉》、《南京考古新發現》、《南京考古資料匯編》等著作以及數十篇考古發掘簡報和論文的撰寫。
南京市博物總館綜合業務部主任
1985年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中國博物館協會保管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吳文化研究會理事、南京市文物評審定級專家組成員、南京六朝文化研究會理事、南京明文化研究會理事、南京文化藝術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國家文物局2002年科研課題《南京明代紀年墓瓷器研究》課題組副組長,江蘇省文物局2005年文物科研課題《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絲綢服飾保護與研究》,課題組組長。
文博研究館員
1982年參加工作,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中國博物館數字化專委會理亊,中國文物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2012-2015江蘇省高級職稱資格評審委員,江蘇省財政采購專家評委。2007年法國國家遺產學院專家(夏季)班學習結業,2009年南京市第四期社會主義學院無黨派人士學習班結業。近年來: 主持形式設計指導施工的展覽有:“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廣西貴港市羅爾綱紀念館” 、“清布政史史料展”、“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藝術展”等 共13個基本陳列展覽。 主持研究省級科研課題《計算機在紙質文物修復與復制中的應用研究》等5項。主持規劃設計〝江蘇省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瞻園試點研究。
南京市博物館館長
高級藝術監督。199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訪問學者。南京市首任對外文化交流使者。南京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9年,通過專家評審和國家專業英語考試,成為江蘇省藝術系列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省政府留學獎學金獲得者,赴英國進行了一年的學習。 2015年,通過考試,參加國家文化部“藝術專業與管理人才國際交流項目”,赴美國弗吉尼亞博物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學習交流。
南京市博物總館綜合業務部副主任
從事編研、陳列、宣傳工作27年,加強學習,取得2個本科、研究生學歷和進修班文憑。以較強的事業心,不斷增強管理能力,埋頭苦干,業務精益求精,樂于奉獻,參與館內重大問題研究討論,與同事們相處融洽和諧,主持50多個專題展覽、“中國共產黨在南京”等市屬場館陳列的內容設計,負責全國周恩來研究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和活動方案的策劃,承擔館內報告、總結、材料的起草;在國際、省、市重要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90多篇論文和課題,出版4本專著、參編4本、執行主編2本,主持承擔全國、省、市學術課題6項,擔任多個全國、省、市級學術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獲《中國當代文博專家證書》。多次獲館年度優秀、館先進工作者,獲市文化系統“優秀團干部”、“學雷鋒先進個人”、市文物局文博工作先進個人獎、2013—2014年度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學術論文、著作獲全國、省、市級學術學會和學術研討會一、二、三等獎十多項,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三項和優秀成果獎三項。
渡江勝利紀念館副館長
1997年倡導參與制定的南京市未成年人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大綱,被國家教委作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典范在全國推廣;1997年至今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2004年與南京醫科大學合作,在全國博物館系統率先將博物館德育工作納入高校“學分制”教育體系,得到了國家教育部高度肯定;2004年始連續八年成功打造了南京地區未成年人暑期德育工作品牌——“小小書畫家在這里誕生”主題系列活動,曾三次被中央電視臺報道;2005年舉辦了南京市首屆大學生“文化之旅”;2006年與江心洲街道共建了南京市首家農民德育基地。我負責的部門也因此榮獲省市“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榮譽。2006年,參加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全國宣教工作論壇(大會主旨發言);2009年4月我來到渡江館籌備處,主要負責組建講解員隊伍和開館典禮接待以及正常開放工作。六天時間里我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從無到有組建起渡江館講解員隊伍,并落實了講解設備、慶典活動工作人員服裝以及慶典領導接待、渡江老首長安排、剪彩、講解等相關工作,保證了渡江館開館和“4.23”慶典活動的有序進行,得到領導和組織的肯定。之后我留在了渡江館,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作為考古領隊的 “南京明代大報恩寺遺址”榮獲 “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1年榮獲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入選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第三批“五個一批”人才
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副所長
199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長期在博物館從事學術研究、史料編纂、展陳內容設計等工作,研究范疇涉及太平天國史、晚清史、園林史等領域。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承擔《洪秀全之謎》、《秦淮園林》、《南京瞻園史話》、《太平天國文化》、《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太平天國壁畫全集》等10余部書的主要編纂工作;先后參與“清江寧布政使衙署文物史料展”、“天國春秋——太平天國文物展”、“江寧織造歷史陳列”等陳列展覽的內容設計。參與編纂的《天國春秋》、《太平天國王府》、《太平天國文化》、《清季名人稟牘奏稿函札》等書曾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9年入選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現為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綜合業務部主任
199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二十年來先后從事文博相關的宣傳教育、學術研究、文保保護、陳列展覽等業務工作,撰寫并在專業刊物上發表歷史文化、文物保護、展陳、藝術等研究論文30余篇,合著或獨著歷史文化研究著述多部。被評為2011—2012年度“南京市五一巾幗標兵”。